【心得体会】参观三峡工程的心得体会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日期:2021-05-11
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科 易 超
  4月17日,我参加单位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赴宜昌市参观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我感到十分震撼,也深受鼓舞。
  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1100多亿千瓦时,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我们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峡工程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到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历经了27年。在我们的百年党史、七十二年新中国史、四十三年改革开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篇幅。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那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防洪问题,酝酿修建三峡工程。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的规划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改革开放以后,兴建三峡水利工程的决策加速推进。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6月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2020年11月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
  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再次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伟大愿景,在国民党手上没有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实现了,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江流域的水患,还充分利用了三峡流域丰沛的水能资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振兴做的又一件惊天动地的造福当代并延续后世的大好事。
  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再次说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三峡大坝看起来就是一堵混凝土坝体,但是修建这样的坝体需要非常高水平的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上,需要选用优质的水泥、砂、石。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产生裂缝,需要先对骨料进行风冷,再采用特制的薄冰来拌和混凝土,用来吸收水泥水化释放的热量,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坝体的安全。没有这些先进的技术,就没办法建成这样牢固的大体积混凝土大坝。
  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再次说明了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在修建三峡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技术人员依靠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兼收并蓄,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建立起了100多项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标注了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辉煌成绩。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强调,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实践多次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97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鄂州市科技信息中心
联系人:龚卫东  电话:027-60896287 027-60896553 传真:027-60896391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89号 点击总量: